企业创新主体,青山宾馆,安吉斯,颁奖典礼,视频短片213007时事要闻/enpproperty-->

  以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8月23日,在首个“包头科技创新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市委、市政府在青山宾馆举行第二届包头创新发展奖颁奖典礼,隆重表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特别是通过创新发展引领城市发展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团队。

  市委书记丁绣峰为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朱共山颁奖。记者吴杰 摄

  颁奖嘉宾与获奖者合影留念。记者 吴杰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唐叔贤,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献华,新中国第一代火炮专家于正心,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勇,市委书记丁绣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乌云,市政协党组书记赵君,包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

  颁奖典礼现场。记者 安吉斯 摄

  2022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包头创新发展奖评选及表彰活动。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每年的8月23日设立为“包头科技创新日”,并在当天举办包头创新发展奖颁奖典礼。“包头科技创新日”的设立和包头创新发展奖评选及表彰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诚践行“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生动展示了包头市对企业家的充分尊重、高度认可,进一步营造了尊商敬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激发活力、聚势赋能。

  现场表演《最炫包头范儿》。记者 安吉斯 摄

  现场表演合唱《爱包头 作贡献》。记者 安吉斯 摄

  颁奖典礼在热烈欢腾的表演《最炫包头范儿》中拉开帷幕,评委会为获奖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团队撰写了颁奖词,并通过视频短片生动再现了他们精彩的创新创业故事,展现了企业家们勇毅前行的本色、创新实干的激情和回报社会的担当,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了企业家精神在包头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包头是一座勤奋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进度条”,每天都在刷新。2021年,包头GDP总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第92位;2022年,包头进位11个位次,排第81位;2023年上半年,包头的位次再进10位,成为百强城市中进位最快的城市。

  城市核心竞争力加速跃升,离不开充满活力且极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助力赋能。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家扎根包头、投资兴业,他们锚定目标谋创新、回馈社会显担当;他们凝心聚力促发展,锐意进取有作为。他们是包头奋进新征程、创造新荣光一往无前的蒙古马;他们是包头赶超跨越、重振雄风一干到底的拓荒牛。他们撑起了包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广阔天空。

  颁奖典礼现场。记者 安吉斯 摄

  第二届包头创新发展奖评选活动,面向包头市域内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团队广撒“英雄帖”,通过“大众评选”和“评选组评选”两个环节,评选出最终结果。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朱共山、包头稀土研究院严密、包头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靳保芳、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徐翔、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佟国斌、包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瞿晓铧、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周保平、东方日升(包头)新能源有限公司林海峰、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王禄宝、内蒙古乐橙碳素制品有限公司陈新华等10位企业家荣获第二届包头创新发展奖。同时,还有包头龙马风能装备有限公司樊宪国、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颜世强、内蒙古中清智慧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任一东团队、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王锦华、内蒙古光威碳纤有限公司陈亮、包头中远防务材料有限公司桑向东、包头市金蒙汇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孙喜平、内蒙古栢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大恩团队、内蒙古标达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江洪团队、内蒙古莱斯特科技有限公司黄俊然团队等10个企业家和管理团队荣获第二届包头创新发展提名奖。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市四套班子领导同志,中央和自治区驻包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获得第二届包头创新发展奖和提名奖的企业家及团队,以及稀土、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的50余家企业代表出席颁奖典礼。(记者:赵遐)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最热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2024-10-14 09:34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2024-10-14 04:0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张力日愈凸显,空间资源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立体发展、“向下”生长。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2024-10-14 04:05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2024-10-14 04:5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4-10-14 04:50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2024-10-12 09:55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咖啡因,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2024-10-11 10:36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2024-10-11 10:17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2024-10-11 10:16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2024-10-11 10:16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2024-10-11 10:14
10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4-10-11 10:12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2024-10-10 10:40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2024-10-10 10:3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2024-10-10 10:37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2024-10-10 10:33
加载更多